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文章作者:时间:2010-06-08浏览:15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公元前 12 世纪——公元 476

第一节 概述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与古希伯来文学共同构成欧洲文学的两大渊源——“二希传统。古希腊文学中强烈的人本意识,经由古罗马文学的传承,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 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教学内容 :

一、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的价值

1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1 )思想渊源

古希腊文学重视的价值和需求,强调个性张扬和理性发展,肯定人与异己力量(大自然、命运)的搏斗,在思想上为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艺术典范:古希腊文学首创了许多文学体裁,如史诗、抒情诗、寓言、诗剧(悲剧、喜剧)、演说辞、对话录和文学理论等;首创了许多表现形式,如三联剧形式、回顾式结构、对比手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等,在艺术表现上为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范例,因而是欧洲文学的直接源头,与后来的希伯来文学,共同形成欧洲文学的二希传统。

2 、古希腊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古希腊文学的产生晚于亚非各文明古国,但从思想观念的成熟,文学样式的丰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在思想和艺术探索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对世界各民族文学产生的影响看,古希腊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二)古希腊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可分为四个阶段:

1 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公元前 12 世纪—— 8 世纪),是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1 )神话的本质、起源

神话本质:

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容格:神话是大众的梦,而梦是个人的神话。

神话起源:

A 、解释说:远古先民通过神话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B 、愿望说:表现远古先民战胜强大自然力和社会力量的愿望。

2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的故事包括前俄林波斯神统和俄林波斯神统,叙述众神的诞生、神的谱系、天地万物的起源人类的诞生和神在人间的活动。英雄传说描述神人之子建功立业的故事,英雄实则部落首领和集体力量的化身。与神的故事一样,英雄传说围绕一个主要英雄,也自成系统。

3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A 、神人同形同性:神人形貌一样;神人性别、性情一致。

B 、想象诡奇,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喜奇浪漫的特点。如关于“ milk road ”的有趣想象;关于代达罗斯出逃和百眼怪阿尔戈斯的奇特想象等。每一个故事的构想都不雷同而出人意料。

C 、丰富,完善,自成系统。古希腊神话包罗万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情感领域都有神的活动,并且谱系清晰,神统完整,英雄故事有始有终。

D 、浓厚的哲学色彩。古希腊神话不仅故事性强,而且每个故事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如西绪弗斯的故事,雅典娜的诞生,俄狄浦斯的传说等,寄寓了古希腊人对世界和人自身命运的哲学思考。

E 、鲜明的人本主义精神。古希腊人重视现世人生的幸福,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和抗争精神,为后世欧洲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2 大移民时期(公元前 8 世纪—— 6 世纪),是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萨福、阿那克瑞翁和品达等抒情诗人的创作,表现了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情感。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其诗朴素优美,情感真挚,柏拉图称之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伊索寓言》以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格,体现了奴隶和平民的思想情感。

3 古典时期(公元前 6 世纪—— 4 世纪),是奴隶制城邦繁荣时期。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1 )三大悲剧诗人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创作。

2 )散文包括哲学著作、演说辞和史学著作。

3 )文艺理论以柏拉图的理式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为代表。

4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4 世纪—— 2 世纪),是希腊奴隶制城邦走向衰微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田园诗和米南德的新喜剧

二、古罗马文学

(一)古罗马文学的价值

1 、 历史地位: 古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文学价值:古罗马文学较之古希腊文学,更强调理性、使命和责任感,更崇尚庄严崇高的美学风格,丰富了后世欧洲文学的内涵。

(二)古罗马文学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共和时期的文学(公元前 3 世纪——2 世纪),主要成就是喜剧,以普劳图斯和泰伦斯为代表。

2 、共和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 2 世纪——公元 1 世纪),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主要成就是散文、诗歌和文艺理论。代表作有欧洲散文之父西塞罗的演说词,奥维德的诗体神话故事集《变形记》,贺拉斯的抒情诗集《歌集》和文学批评《诗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等。

3 、帝国时期的文学(公元 1 世纪—— 5 世纪),罗马帝国及其文学走向衰落,主要成就是讽刺诗和小说。

自读书目:

﹡斯威布《希腊神话和传说》(上、下)

伊索《伊索寓言》

思考题:

1 、概述古希腊文学的历史地位、发展过程及主要成就。

2
、谈谈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3 、概述古罗马文学的历史地位、发展过程及主要成就。

4 、概念释义:俄林波斯神统


第二节 荷马史诗

 

教学重点: 《荷马史诗》的主题及艺术特征

教学内容 :

一、 特洛伊战争之因:引起不和的金苹果

从神话传说的角度看,因三位女神争夺金苹果,特洛伊王子拐走斯巴达王后海伦所致,实际上,特洛伊战争与任何战争一样,是为了争夺财富和奴隶。

二、《荷马史诗》的内容和主题《伊利昂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其主题表现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个人经历为题材的作品。

其主题表现为:

1 、表现人与强大自然力的搏斗。赞美人的意志,肯定人的智慧力量和道德力量;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维护一夫一妻制度的道德规范。

2 、隐喻人在走向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必须经受的心灵历险和精神磨难。二十世纪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即受此启示,写出《尤利西斯》,表现现代人的精神漂泊。

英国十八世纪批评家撒谬尔·约翰逊说:一个民族接着另一个民族兴起来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人们过去了,但是人类所能做的只是把荷马诗中的事件重新安排一下次序,重新给他的人物命名,变变样子说出他的思想感情,此外就很少有其它内容了。(《 < 莎士比亚戏剧集 > 序言》)

3 、探讨智者受难的哲学主题。这一主题在古希腊文学中反复出现。尼采《悲剧的诞生》:智慧的刀锋被转向贤明的人;智慧是对自然所犯的罪行。智者以其智慧(人力)破坏自然法则,因而必遭天谴,受到自然力可怕的报复,但人凭借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必将胜利。制定木马计的奥德修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智多星,其命运引证了智者受难的哲学命题。

三、《荷马史诗》所蕴含的思想观念

1 、人生观:肯定现世人生的幸福,赞美劳动,渴望战斗,体现出生机勃勃的乐观进取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

2 、战争观:肯定、称颂攻城夺地,可以赢得荣誉、奴隶、财富的战争,满腔热情地投入战斗,认为战争是建功立业的壮举,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区分,体现了古希腊人认识上的局限。

3 、英雄观:冷兵器时代的英雄强悍、勇武、机智,是氏族的支柱和骄傲。古希腊人对作战双方的英雄都持赞美、敬慕态度,不存偏见。

4 、命运观:认为命运是神秘莫测、刁钻邪恶的强大的异己力量,人在命运面前是无奈的、悲观的,但人始终在抗争。人在与命运搏斗的过程中,显示出可贵的意志力量、智慧力量和道德力量,即便在现实中失败了,却在道义上赢得胜利。

5 、婚姻观:摆脱原始杂婚制的恶俗,肯定一夫一妻制的文明新道德,但男权思想占主导地位,所谓忠贞观念只是对女子的约束。

四、《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1 、戏剧式结构

两部史诗都采用戏剧式的布局手法,将十年战争分别浓缩在最后 51 天和 42 天之内表现。《伊利昂纪》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线索,统领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战争场面。《奥德修纪》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奥德修斯的海上历险;家中求婚者的围攻,其子帖雷马科外出寻父。两条线索围绕一个中心——全家团聚展开,强调了 奥德修斯归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突出了主题。

2 、荷马式比喻

荷马擅长用比喻表现事物特征,史诗中大约出现了 800 多个新奇、生动、贴切的比喻,如写死亡: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写被阿伽门农刺杀的敌将躺在地上,享用青铜的睡眠。写英勇的阿喀琉斯用青铜的嗓音呼喊。写威武的赫克托耳象一朵战云,笼罩大地。荷马式比喻的特征是:( 1 )神似与形似的合一;( 2 )喻体包孕丰富的寓意。

3 、善于塑造人物

《荷马史诗》中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并且缺乏变化,但塑造人物的手段丰富而高明,有侧面烘托法:对海伦的描写用一句特洛伊长老们的赞叹:为了这样一个女子,我们再打十年战争也值得!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有性格对照法:同是骁勇善战的英雄而个性迥然不同,奥德修斯足智多谋, 阿喀琉斯任性骄傲,阿伽门农刚愎自用,赫克托耳崇高无私。有言行描写法:赫克托耳与怀抱娇儿的妻子告别的场面,通过言行描写,突出赫克托耳的刚正威猛和情深义重。

4 、奇特的想象

想象力体现了一个作家拓展表现空间的能力,荷马在《伊利昂纪》中以丰富的想象,描写火神赫淮斯托斯为阿喀琉斯打造盾牌,盾牌上雕刻的图案,囊括了整个世界:日月星辰、河流大地、婚礼诉讼、战争场面、耕耘收割、葡萄园、牧猎场和跳舞场等。在《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的海上漂泊经历充满奇幻色彩,体现了史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五、 《荷马史诗》的局限

1 、夸大神的意志和命运的力量

在《伊利昂纪》中,战争的胜负由神决定,最终由命运决定。在《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的十三难同样是因为得罪了海神。

2 、奴隶主贵族的立场

史诗作者明显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判断是非曲直。如在《伊利昂纪》中,丑化敢于直言的士兵忒尔西忒斯的形象。在《奥德修纪》中,肯定奥德修斯处罚求婚中的行为。

3 、男权思想

《荷马史诗》中所谓的一夫一妻的道德新风尚,是针对女性而言的,男性并不受约束,如描写潘奈洛佩在家严拒求婚者,保护家庭财产;而奥德修斯却与仙女在岛上同居而不受道德谴责。这一切都表现了作者的男权立场。

自读书目:

﹡荷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 《荷马史诗》的主题?

2 、《荷马史诗》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观念?

3 、分析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网上讨论: 《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海上漂泊意味着什么?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教学重点: 《俄狄浦斯王》评析

教学内容 :

一、 古希腊悲剧

(一)古希腊悲剧的起源

1 、亚里士多德说

突出两个要点:其一,希腊悲剧产生于酒神颂歌队领队的即兴表演;其二,希腊悲剧的前身是萨提洛斯剧(羊人剧),后来,逐渐剔除该剧的粗俗滑稽,变成一种严肃悲壮的艺术。

2 、尼采说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希腊悲剧的本质是阿波罗精神与狄俄尼索斯精神的合一。前者即太阳神精神代表幻想、追求、道德、原则,是一种理性精神,在艺术上表现为造型艺术(雕刻、绘画)、神话、史诗等;后者即酒神精神,代表真实、破坏、疯狂、本能,是一种感性精神,在艺术上表现为音乐、舞蹈等。而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即狄俄尼索斯精神。尼采说比较偏执,存在种种认识上的局限。

3 、今人说

现代学者综合前人之说,认为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奠上的《酒神颂歌》,其内容是哀叹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尘世所受的苦难,歌颂酒神的复活。希腊悲剧的雏形产生于公元前 534 年,雅典人忒斯庇斯首先采用第一个演员,埃斯库罗斯增加了第二个,索福克勒斯增加了第三个,对白因此成为主要内容,悲剧正式从酒神颂歌中析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戏剧艺术。

(二)古希腊悲剧的特征

1 、题材特征:现存 33 部希腊悲剧,除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之外,其余都取材于神话和史诗。悲剧诗人往往借古喻今,表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2 、主题特征:其一,表现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而表现反专制、反侵略、反压迫的民主意识。其二,表现对命运的思考:命运是邪恶的异己力量,人在反抗命运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虽败犹荣。其三,表现对人自身的思考:人的厄运往往是咎由自取。

3 、风格特征:希腊悲剧通过严肃重大的事件,表现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坚强性格和英雄气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风格悲壮宏伟。

(三)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

1 、埃斯库罗斯及其《俄瑞斯忒斯》(三联剧)

埃斯库罗斯被恩格斯尊为希腊悲剧之父。现存悲剧 7 部:《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忒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

1 )创作特征:

A 、命运主题:描述事与愿违的人的生存状态,表现人的意志与异己力量(命运)的冲突,认为人的厄运源于人自身的邪恶,坚信人在正义之神的引领下,必能走出困境。

B 、矛盾冲突:超越了简单的善恶冲突,以辨证的眼光看待善恶因果关系,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恶行必遭恶报,善行却未必得善报。戏剧冲突错综复杂,往往使神感到为难,恩格斯概括为的抗争。

C 、艺术特征:首先采用第二个演员;首创三联剧形式;首先使用布景、面具、高底靴、戏剧服装和舞蹈。风格悲壮,气势磅礴,善设隐喻。

2 )《俄瑞斯忒斯》简析

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三联剧,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 和《报仇神》。

《阿伽门农》:写阿伽门农奉宙斯之命献祭女儿,女儿被神所救而其妻不知。阿伽门农攻克特洛伊后回家,被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谋杀。这出悲剧有以下意味: A 阿伽门农的献祭意味着人的世俗情感向绝对权威(真理、法则)的屈从;所谓悲剧命运,其实是神对人的信念和意志的试炼,对能够经受住考验的人而言,它是一种虚拟存在。 B 阿伽门农遭谋杀意味着的抗争:神性至爱与神圣母爱之间的冲突。意味着多行不义必自毙。阿伽门农专横自私,不顾及妻子尊严,带女伴回家;其献祭女儿的行为,忠诚却残忍,神在领受其诚意的同时严惩了他的不义。

《奠酒人》:写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忒斯,遵照阿波罗谕旨回国为父复仇,杀死凶手埃吉斯托斯和母亲克吕泰墨斯特拉,犯下弑母大罪,被复仇女神追踪逃亡。这出悲剧表现了以下寓意: A 人在面临伟大使命之际的两难抉择:复仇弑母,或者逃避却保持心灵的纯白,主人公又一次陷入抗争的漩涡。 B 俄瑞斯忒斯的抉择,表明其价值趋向向父权意志的倾斜。

《报仇神》:写俄瑞斯忒斯被复仇女神控告,雅典娜投票宣告其无罪。这出悲剧的寓意是:复仇女神的败诉,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裁决,其一体现了神圣大义(祭神)对私人情感(母爱)的胜利;其二体现了父性权威对母性权威的胜利。

2 、索福克勒斯及其《俄狄浦斯王》

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现存悲剧 7 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拉特》、《菲洛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

1 )创作特征

A 、对命运主题的延伸:更强调人的意志力量,突出命运的神秘叵测、邪恶与强大,人在与命运的搏斗中,虽然在现实中失败了,但却在道义上获得胜利。

B 、艺术表现方面:首先采用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对话和动作;戏剧形式上突破了三联剧模式;首创回顾式结构,使情节更紧凑,冲突更激烈。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的成熟。

2 )《俄狄浦斯王》评析

情节内容:太阳神谕示: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之子 俄狄浦斯必犯杀父娶母之罪, 拉伊俄斯弃子,俄狄浦斯被科林斯国王收养,长大后得知神 谕 ,惊惧逃亡,却在无意之中杀父娶母。悲愤的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主题探讨:

A 表现人的意志与邪恶命运的强烈冲突。 俄狄浦斯是集智慧、仁德、坚强意志于一身的完美人格的化身,命运被描述成一种神秘莫测的、残酷无情的、强大的异己力量。人在与命运较量的过程中惨遭失败,但却在道义上、人格上为人类赢得了尊严。这出悲剧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外在力量的困惑、惧怕心理,表现人在这种异己力量面前的无能为力和悲愤情绪,而最突出的是肯定了人的抗争精神和意志力量。

B 集体暴力与俄狄浦斯情结。法国学者勒内·吉拉尔认为 俄狄浦斯是集体暴力的无辜受害者,当旧秩序被颠覆,社会陷入混乱之际,群体必然要选出一位替罪羊替 大众赎罪,重建社会秩序。而 俄狄浦斯所谓杀父娶母,其实体现了 对父亲权威的模仿欲望, 吉拉尔以此来解构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参见冯寿农《勒内·吉拉尔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新解》,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04.8.P51 —— 55.

C 表现人的有限能力与永恒法则之间的对立。 俄狄浦斯之所以深陷宿命魔掌,是因为他所代表的人的文明力量(人性)敌不过强大的自然力量(兽性),人的原始本能是神秘自然力(天道)的一部分,人的智慧、道德与意志(人力)在自然 法则面前永远具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

D 人的弱点在于对邪恶力量的恐惧与逃避。其实体现了人对自身罪恶的逃避,残留在文明人潜意识中的动物原型,以邪恶命运的面目示现。因为恐惧,所以假托神谕告白,假借命运之手曲折地实现;因为恐惧,所以逃避。可是,为什么 俄狄浦斯越是逃避就越是逼近命运的陷阱?这是因为:逃避是自我的异化,意外着丧失理性判断和主观能动性,换言之,逃避是被动行为,被动即被动,被控制,即命运。其实,神谕或许是神对人开的玩笑,亦即人对自己开的玩笑,是一次对人的理性的恶意试炼,而人的失败在于被这个试炼吓昏 了头,迷失了方向,败在输了勇索福克勒斯 气。

E 对人性恶的果报。拉伊俄斯犯罪在先,俄狄浦斯受难在后,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而,与其说俄狄浦斯是神赐予拉伊俄斯的一件可怕的礼物,以惩罚的方式满足了他求子的愿望,毋宁说是拉伊俄斯自作自受的必然恶果,体现了命运的逻辑力量:恶有恶报。

俄狄浦斯的典型意义

A 、是神秘命运的受难者。神秘命运可指代任何一种人自身无法把握的异己力量,在外表现为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在内表现为人性恶。俄狄浦斯充当了人类的替罪羊,代替全人类承当那万恶之罪——“杀父娶母,实际上,杀父娶母只是一个寓言,只表示它是比亡国灭种更让人类尴尬的罪孽,只体现罪恶不可救赎之程度。从这个角度讲,俄狄浦斯的受难,具有道德警示意义和崇高价值。

B 、是智者受难的典范。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司之谜,治理忒拜王国,揭开了自己身世的真相,是智者。而智者以其智慧破坏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必然受到自然力和社会律的反击,必然受难。其受难方式——“杀父娶母,也是以破坏自然和人伦规范的形式出现的,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梭罗《瓦尔登湖》:智力是一把刀子,看准了,就一路切开事物的秘密。而智慧是一柄双刃剑:在切开事物秘密的同时,让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C 、昭示了人的生存处境与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古希腊时代的人类,身处种种困境:险恶的自然环境与愚昧的社会环境,古希腊人将人的生存障碍称之为命运。在命运的控制下,人身不由己,处境悲惨:丧失自由和自主能力,人只能以俄狄浦斯式的自戕方式与命运对抗。实际上,这是一切时代、一切种族、一切人的生存处境的缩影。

古希腊文学的价值在于张扬生命极限状态下人的理性、道义和人格。在严酷的环境中,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是:尽其所能为自己赢得人的尊严和荣誉,体现了希腊式的悲壮的英雄主义世界观。

艺术特色

A 、首创倒叙式结构。顺序结构:拉伊俄斯犯罪神谕弃婴逃亡杀父娶母追凶自我放逐;倒叙结构:追凶(倒叙:)弃婴逃亡杀父娶母自我放逐。

倒叙的作用:优化结构,使情节更紧凑,冲突更集中。

B 、题材之典范。人与命运的冲突,是自有人类以来人人关心的问题,但是,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作家表现得如此酷烈,震撼人心。秘诀在于戏剧冲突的强度,而这种强度来自题材之典范:人要逃避的是如此令人不齿的罪恶,他必将倾其全力;而这个罪恶是人力绝无可能颠覆的神谕——命运。双方的抗衡越是强烈,便越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 、在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俄狄浦斯的智慧,其一放在破解斯芬克司之谜中去表现,突出其对忒拜人的恩泽;其二放在追凶的过程中去表现,突出其正直和勇气。其美德在执着追凶、自我放逐等情节冲突中得到充分展现,集中展示了俄狄浦斯性格中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控诉了命运的不公正。

3 、欧里庇得斯及其《美狄亚》

被认为是民主倾向最强的悲剧诗人,舞台上的哲学家,现存 18 部悲剧和 1 部萨提洛斯剧:悲剧《阿尔刻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赫卡柏》、《特洛伊妇女》、《海伦》、《俄瑞斯忒斯》、《安德洛玛刻》和萨提洛斯剧《圆目巨人》等。

1 )创作特征
A
、对命运主题的突破:怀疑神祗的公正性,不相信命运的力量,对人的智慧和意志的肯定超过了前辈。

B 、强烈关注妇女命运,对妇女遭遇表示同情。现存 18 部悲剧中, 12 部取材于妇女问题。

C 、强烈关注社会现实,首创社会问题剧

D 、擅长心理描写,常常把外在社会矛盾转化成人物内在的心理冲突 ,因此有心理戏剧鼻祖之称。

2 )《美狄亚》简析:

写美狄亚帮助伊阿宋盗取金羊毛,并与之结婚生子,后伊阿宋为了获取科林索斯王位,欲抛弃美狄亚,和科林索斯公主结婚。美狄亚开始复仇:设计毒死国王和公主,杀死两个儿子,乘龙车离去。通过这个血腥复仇故事,其一表现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和妇女的悲剧命运;其二揭示了善恶交错的复杂人性。

二、古希腊喜剧

1 、古希腊喜剧的起源及特征

希腊喜剧的产生晚于悲剧。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庆祝丰收的民间 欧里庇得斯 歌舞。 旧喜剧以阿里斯托芬的创作为代表,体现了政治讽刺剧的特点:寓严肃主题于荒诞剧情节之中,关注社会问题,手法夸张,情节离奇,人物性格独特但缺乏个性,语言诙谐生动,雅俗相济。故称悲喜剧。新喜剧以米南德为代表,体现了世态喜剧的特点:放弃社会问题和崇高主题,描写日常生活琐事,表现劝善惩过主题。

2 、阿里斯托芬及其 《阿卡奈人》、《鸟》

被恩格斯尊为喜剧之父,称之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现存喜剧 11 部:《阿卡奈人》、《云》、《马蜂》、《和平》、《鸟》、《吕西斯特拉特》、《蛙》等。

《阿卡奈人》表现反战主题,说明幸福源于和平,战争带来灾难。表达了民众渴望结束内战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政治讽刺意义。

《鸟》是现存最长的诗剧( 1765 行),是唯一具有神话幻想色彩的喜剧作品。写两个不满现实的雅典人来到鸟的国度,建立平等自由的鸟城——“云中鹁鸪国,使飞鸟成为世界的主人。鸟城代表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有东方式的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特点。

自读书目:

1 、文学作品:

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三联剧)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鸟》

2 、文论: 尼采《悲剧的诞生》

思考题:

1 、概述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起源及特征。

2 、结合作品,谈谈 三大悲剧诗人和 阿里斯托芬 的创作特征。

3 、如何理解《俄狄浦斯王》的主题?

4 、你怎样认识俄狄浦斯的典型意义?

5 、分析《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征。

网上讨论: 你 怎样理解俄狄浦斯的命运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