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前身是中文系,创办于1977年,2011年更名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含双岗位等),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19人。设有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开设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045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入选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语文教师)建设专业,新闻学专业入选安徽省特色专业、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新闻人才)建设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入选安徽省“新文科”建设专业、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B+专业。
学院现有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1个、高校省级智库1个,建有欧阳修研究中心、吴敬梓研究中心、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滁州文化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中心。与滁州市政协文史委共建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与滁州市委网信办共建滁州市互联网研究院,下设“滁州市舆情研究中心”“琅琊榜工作室”。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及后期资助项目2项,省厅级研究项目30余项,完成科技到账经费200余万元,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7部。
学院建有新闻演播厅、新闻编辑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普通话测试中心等实验实训平台,在滁州市二中、三中、六中、敬梓中学、宝山中学、新锐中学等本地中学,滁州日报社、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南谯区新媒体中心、东方传媒等多家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下设石上松文学社、红烛话剧社、DV影视协会、红楼梦爱好者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
优秀的师资资源、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学业成长、能力锻炼和素质提升提供了充分保障。近年来,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180余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380余项,其他竞赛获奖600余项,发表论文、微电影、新闻报道等给作品200余件,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近95%,升学(考研)率超过12%。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落实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的办学定位,秉持“文以修身、学以致用,新创未来、闻达天下”的院训精神,按照“做精中文,做特传媒”的办学思路,传承中文师范教育优势,创新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双基地”建设基础,立足皖东、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新文科人才。
(2025年2月20日更新)
文以修身 学以致用 新创未来 闻达天下
版权所有 ©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会峰西路1号(会峰校区)
电话:0550-3510027
邮箱:wcxy@ch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