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皖东历史文化中心2015年年度检查报告

文章作者:时间:2018-06-12浏览:24

根据《滁州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院行〔201330号)的要求,现将“皖东历史文化中心”成立以来所作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中心组织机构,努力构建良好运行机制
根据中心工作定位,成立中心领导机构,请程曦副校长担任本中心的顾问,文学院裘新江院长担任中心主任,孔刘辉副院长、韩霞教授、张铉副教授(常务)担任副主任,卢晓辉博士担任办公室主任,加强中心日常管理。本中心根据自愿申报、择优吸纳、学科方向明确等原则,从文学院和相关院部吸纳一定数量的高职称、高学历、擅长地方文化研究的学者(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参与中心的研究工作。鼓励学者围绕中心学科方向积极承担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力求以课题和成果显示中心的研究实力。
二、挖掘中心成员科研潜力,多申报课题、多出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二类论文2篇、三类论文12篇,四类论文4篇,论文集3篇。承担纵横向课题10项,其中三类课题5项,四类1项,横向课题5项(争取经费30余万)
中心成立以来201412月至201511月承担纵横向课题
张文杰博士主持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项目“朱光潜诗学理论与悲剧美学的当代启示”(SKL201501,四类)
卢晓辉博士主持省级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全椒吴沛《西墅草堂遗集》的整理与研究”( SK2015A180,三类)
罗伟博士主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研究”(SK2015A434,三类)
张太兵副教授主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家族叙事研究”(SK2015A437,三类)
杨健博士主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南朝江东本土文人创作研究”(SK2015A441,三类)
周熙婷主持(裘新江排名第二)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原生态凤阳花鼓曲目研究”(SK2015A444,三类),
裘新江教授主持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滁阳志校点”(横向课题,经费2万)
裘新江教授主持滁州市委宣传部“滁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向课题,经费9.8万,三类)
裘新江教授主持来安县一职高“普通话培训及校园文化建设”(横向课题,18万,三类)
裘新江教授主持省政协协商会委托民盟安徽省委重点课题“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裘新江教授主持滁州市委统战部多党派联合调研课题“滁州市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
附录:
中心成立以来201412月至201511月发表论文和出版论著
亲情与正义的冲突:《厄勒克特拉》的伦理意蕴评析三类
滁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4
裘新江当前全椒儒林文化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载《儒林外史与中华文化》(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8
裘新江贾宝玉与菱溪大石红楼梦研究辑刊四类      2015年总第十辑
裘新江凤阳花鼓戏研究(专著)合肥工大出版社(已出清样)201512月出版
佛经音义三种引子部书考(专著)34燕山大学出版社201412月版
孔刘辉施蛰存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考论二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3
孔刘辉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兼论施蛰存文学旨趣三类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
张太兵苏北乡土文学创作的崛起——评叶炜的《富矿》《后土》三类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
裘新江论大学诗教工程与德育工作的互动四类教书育人2014年第12
周熙婷裘新江凤阳花鼓戏戏曲音乐探析三类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6
周熙婷裘新江凤阳花鼓戏剧目考三类蚌埠学院学报2015年第4
立(主编)新闻采访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2月版
张文杰文学经典:阐释不尽的审美诗意与真谛三类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6
张文杰影视文化的正能量传播三类重庆社会科学2015年第9
张文杰文学经典:传达诗意情感的审美世界——论大学语文经典的教学改革尝试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引导三类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年第3
杨锦鸿《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四类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6
卢晓辉生日风俗与南宋祝寿词的创作四类阅江学刊2014年第6
卢晓辉论道教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三类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6
卢晓辉论宋徽宗的崇道与北宋后期诗坛的崇陶现象三类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5
南朝写景书牍的源流及文体特征三类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
衡桂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二类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3
王国杰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三类德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4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活跃文学院学术气氛
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不断活跃文学院学术气氛,大大激发了教职工开展学术研究和面向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热情,特别是与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开展校地文化合作,将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本中心,为确定本中心研究方向,更好地整合校地研究力量,寻找为滁州市文化建设服务的良机创造了条件,并由此形成了本中心的一个亮点。
附录:
中心成立以来201412月至201511月举办主要学术讲座与会议活动
1、裘新江教授《红楼梦的当下价值》(蚌埠学院201411月)、
2、裘新江教授《漫谈醉翁文化》(蔚然大讲堂20155月)
3、裘新江教授《醉翁亭记景区课堂》(琅琊山管委会)
4、张文杰副教授《关于文学艺术与审美的镜子说与反映论》(蔚然大讲堂201511月)
5、陆晓华副教授《中国楹联中的山水田园》(蔚然大讲堂201511月)
6、方维保博士导《中国现代文学的未来想象》(文学院名家人文讲堂20155月)
7、章会垠副教授《漫谈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蔚然大讲堂20154月)
8、雪小禅教授《银碗盛雪——读书·艺术·人生》(百场讲座20153月)
9、张朔人博士《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推动地方社会发展》(201595
10、本中心主办“科技活动月”及升本以来科研成果展览(20155-8月)
11、本中心与科技处、图书馆联合主办“皖东抗战文艺创作暨袁德龙先生文艺收藏展座谈会”2015925)。
12201412月本中心与肇庆学院文学院一行四人开展地方文化建设交流活动。
13201559-11日张文杰老师受邀参加全国第8届美学大会。
142015930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换届大会召开,倪阳当选为会长、裘新江当选为副会长、张铉当选为副秘书长,并本中心达成共建协议,秘书处设立在本中心。
四、科学谋划中心未来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出力
1、拟依托“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校级科研平台,抓住实现小康梦、文化大发展这一历史机遇,认真调研,全面谋划,把滁州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地方文献整理、地方非遗保护和优秀文化传承作为研究重点及突破口,到“十三五”末,确保出版相关著作不少于5部,相关研究论文不少于30篇,承担市厅级以上纵横向研究课题不少于10项,力争在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上有重要突破。
2、注意整合我校汉语言文学与地方文化建设创新团队、凤阳花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新团队、艺术设计与创造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前沿问题研究创新团队等研究力量,紧紧围绕滁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目标,在生态精神文明建设、城市文化品牌树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文化发展、媒介文化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开展集体科研攻关;注意利用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和我校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合署办公与研究合作这一契机,积极吸收皖东地方文化研究力量,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承担地方政府各类地方文化研究课题,在时机成熟条件下,共同申报市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凸显我校地方文化研究特色。
3、拟出台更能积极引导教师投身地方文化研究的科研政策,在课题申报、论著出版、学术交流、科研奖励、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充分利用好我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这一平台,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办好《滁州学院学报》“皖东文化研究”专栏,增加发表空间,吸引优秀稿源。积极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研奖励,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发挥高校的文化引领作用及为地方政府文化发展献计献策的智囊团作用。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裘新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