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区居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助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近日,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滁州市琅琊区清流街道三岔路社区,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核心的普法宣传活动。
创新形式,定点宣传普及知识
当日下午,实践团队在社区活动场地设立宣传点。通过悬挂主题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展开活动。为增强吸引力和参与度,团队创新融入知识问答抽奖环节,并准备了实用奖品。
团队成员主动向驻足居民发放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维权知识。他们结合“购买过期食品索赔”、“遭遇虚假宣传维权”等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详细拆解维权流程,包括保留证据、与商家协商、向消协投诉、寻求法律诉讼等关键步骤,帮助居民清晰掌握维权路径。同时,现场传授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实用技巧,如查看防伪标识、识别商家资质、对比产品细节等。知识问答环节气氛活跃,居民踊跃参与,在互动中有效普及了消费维权知识。团队成员还耐心解答居民日常消费疑惑,引导树立科学消费观,鼓励依法维权。
深入小区,精准服务不同群体
定点宣传结束后,团队深入社区内部,在休闲广场、楼道口等居民聚集地开展流动宣传。面对带孩子的家长,成员用浅显话语向小朋友传授“购买零食查看保质期”等基础常识,从小培养维权意识。对于年长居民,则放慢语速,结合社区周边小超市、菜市场常见问题(如“缺斤少两”、“买到变质菜”),手把手指导留存购物凭证、有效沟通协商等实用方法。团队成员积极邀请居民加入普法交流群,便于后续持续提供咨询和推送维权资讯,延伸服务链条。
走访商户,强化源头责任意识
团队不仅面向消费者,也主动走进社区沿街商铺。成员与商户亲切交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重点讲解商家在保障商品质量、信息如实告知、提供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法定义务。通过强调“诚信经营是长久之本”,引导商户规范经营行为,共同维护社区良好消费环境,从源头预防消费纠纷。
活动成效显著,学生居民双受益
此次普法宣传活动取得了切实效果。社区居民普遍反映,通过学习掌握了实用的维权知识和技巧,面对消费侵权时更有底气。对于参与实践的学生而言,活动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从初期讲解的紧张到后期沟通的从容自信,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实践团队此次活动,有效搭建了高校与社区互动的桥梁,将法律知识带进居民生活,为提升基层法治素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