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文传学子扎根板桥村: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一线

文章作者:张晨茜时间:2025-08-01浏览:12

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贡献青春智慧,7月4日至24日,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青春与热土”实践小队深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板桥村,开展了为期2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积极融入基层,在乡镇政府岗位实践、助力农业生产、关爱乡村儿童、调研乡村新业态等多项工作中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丈量乡土中国,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实践队员们深入板桥乡政府办事大厅,开展基层政务实习。他们佩戴工作证,认真协助办理医保社保等民生事务,系统整理防返贫监测资料,耐心解答村民政策咨询。在服务窗口这个“观察乡土中国的显微镜”前,队员们从细致入微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基层干部“户户清”的坚守与为民服务的初心,提升了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队员们主动融入乡村生产生活,积极参与农业劳动。在村民指导下,他们学习喂养牲畜,体验搅拌饲料、撒放谷粒等农活。在弥漫着青草与牲畜气息的羊圈、鸡舍旁,沾着草屑的青春身影与乡土大地进行着无声而深刻的对话。这些劳动实践不仅磨炼了队员的意志,更增进了队员们对农业、农村的深厚情感。

利用业余时间,队员们积极投身乡村教育关爱行动。他们化身“课后辅导员”,在日光灯下为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耐心纠正书写姿势,解答学习难题。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交流中,队员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了关怀与鼓励,点亮了乡村学子的求知心灯,也在服务中深化了教育情怀。

身着红马甲,队员们深入村庄阡陌开展走访调研。他们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与村民围坐共话家常,倾听他们对乡村发展的心声。同时,队员们重点走访村内创业基地,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如何运用电商等新业态带动乡村发展,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二十天的实践,是青春与热土的深度融合。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服务乡村振兴,既需要熟练操作智能办事系统的现代技能,也需要躬身劳作、沾满泥土气息的实干精神;既要在服务窗口耐心倾听民生诉求,也要在田间炕头感知乡村脉搏。穿梭于政策文件与乡村生活之间的经历,让队员们对国情民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伟业的信念。


通讯员:夏芮芮;初审:王小婷;终审人:孙才妹

返回原图
/